人工智能發展進入全面落地期,成為城市發展重要支撐;典型城市居民對AI需求度高,居民幸福感與AI感受力正相關;上海、北京、深圳人工智能城市建設發展良好,安全、交通、生活辦公場景AI感受力顯著,未來需求、人才和感知是發展重點。
報告目的與意義
1.提出并深化人工智能城市的理念與意義
在《 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城市展望報告》的研究基礎上,艾瑞與商湯科技針對人工智能城市的理念做了進一步的概念拆解和研究,本報告將從居民感受力的角度出發,通過對典型城市在人工智能城市方面的戰略布局和實際應用進行量化的梳理和對比,進一步將人工智能城市的建設水平和價值具象化,并據此挖掘新的機會與方向。
2.搭建城市AI感受力指數,量化人工智能城市的實際滲透和認知程度
本報告基于人工智能當前在城市中的主要應用場景,合理搭建城市AI感受力指數,通過網絡調研的方法,對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和杭州、成都等二線城市的城市居民進行問卷定投,利用定量研究的方法獲取不同城市居民對于人工智能應用的需求程度和使用情況,嘗試描繪對AI服務高需求、高使用的人群具體特征,探究AI應用發展與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以期為關注人工智能行業的機構及相關從業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3.重點城市深度解析,從居民角度為政府城市建設布局提供參考
通過對上海、北京、深圳三個城市的深入分析,從居民在所在城市中多場景感受AI的體驗角度提供體系化的指標和數據參考,展現AI高需求、高使用人群畫像,并結合當前城市規劃和政府相關部門政策,對城市當前的AI發展潛力及特點進行深入探討,希望能夠為人工智能城市的進一步建設提供更多落地性參考和可行性建議。
人工智能對城市發展的意義與價值
中國城市發展階段介紹
以人工智能為首的智聯網發展是智慧城市下一階段的關鍵
早在90年代,IBM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概念后,中國也在1995年啟動數字城市建設,這是中國智慧城市的1.0版本;隨著2008年“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再次進入到3.0感知智慧城市時代;在2013年,WiFi、3G/4G的網絡傳輸與云計算、大數據的后端數據存儲、處理與分析的技術進步下,開啟了4.0認知智慧城市時代;在不久的將來,數據積累以及傳輸帶寬和速度的再次騰飛,使得智慧城市達到整體架構協同管理,“人工智能城市”的時代也將到來。
人工智能城市的理念與可行性
政策、經濟、技術持續推動,AI不斷提升城市建設科學性
2017年,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建設智慧社會以來,人工智能與智慧城市的推進工作得到大力開展,政策分工更加落地和明確,從宏觀層面推動人工智能城市的建設;從經濟角度來看,目前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不斷提升,2017年已占據32.9%的比例,產業數字化和信息化發展勢不可擋;此外,人工智能技術本身也在不斷發展迭代,應用層價值凸顯。整體來看,多方面外部驅動因素共同促進人工智能在城市建設中的滲透,不斷提升其科學性,從而發揮更大價值。
人工智能城市:指以數據為驅動的城市決策機制,根據實時數據和各類型信息,綜合調配和調控城市的公共資源,最終實現自動智能化,達到運作效率最優化的城市。
人工智能城市理念:從頂層設計入手,運用AI技術在有限的城市空間內無限提升城市效用。
人工智能城市的落地場景與影響
多應用場景滲透,“城市智慧”體現在居民切身感受中
隨著技術和產業不斷升級,人工智能城市發展也從自上而下的政策驅動轉變為自下而上各個城市智慧產業支撐、城市內在發展需要和經濟結構調整為關鍵驅動。體現在具體應用上來看,城市與產業之間的聯動更加密切,對于城市AI滲透的發展步伐也從單點突破向多點開花邁進,理念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即不再是簡單地提供當下的需要,而是更多的創造新的或升級現在的應用場景,使智能化改變現有的城市形態和生活方式。同時,人工智能離百姓的生活更近,讓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更多的感受到“城市智慧”。
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
搭建與解讀
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搭建邏輯
居民需求與使用情況雙向評估,深描八大場景AI感知
指數體系介紹: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主要反映城市居民對于人工智能應用的感受力情況,本次研究將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劃分為城市居民AI需求指數和城市居民AI使用指數兩個方面,意在通過城市居民能夠感知到的八大人工智能場景需求度和當前使用情況兩個維度反映不同城市的AI感受力情況。同時根據AI需求指數和AI使用指數的差值,可以得到該應用場景的AI潛力值,旨在表現AI應用場景在未來的發展潛力情況。本次研究在人工智能場景的選取方面,結合了多名行業專家的討論意見,最終確定了八大AI需求與使用場景:安全、交通、醫療、生活辦公、金融、零售、教育、文娛。
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分析
廣州、深圳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較強,成都發展潛力較高
從六大城市居民調研結果的橫向比較來看,在居民AI需求指數得分方面廣州市民分數最高,其次是深圳、成都;而在AI使用指數得分上深圳市民得分最高,其次是廣州、上海。總的來看,廣州、深圳兩個位于南方的一線城市中,居民對于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較強,這也體現出這兩大南方城市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普及的初步成效。而在AI發展潛力方面,從六城市人工智能潛力值得分情況看,廣州、成都、北京這幾個城市的未來AI發展潛力較大,可見這些城市中的居民對于人工智能相關服務目前的需求缺口相對較大,尚未完全被現有服務滿足。
沿海和首都城市安全需求大,教育需求和教育資源正相關
通過將不同城市居民在AI需求細分場景的得分進行比較,可以獲得不同場景下的領先梯隊城市情況:如下圖結果顯示,廣州、上海、深圳在多項AI需求細分場景中處于領先梯隊,這些城市的居民對于多項人工智能服務的需求相對較強。
值得一提的是,安全場景的AI需求程度取決于城市自身在公共安全上的需求程度,教育場景的AI需求和城市的教育資源集中度呈正相關關系,而生活辦公場景的AI需求和城市的生活壓力、工作節奏有關。
成都文娛場景AI使用普及度高,上海金融場景處于領先梯隊
在AI使用場景的城市梯隊方面,不同場景下處于領先梯隊的城市存在一定差異,這也顯示出六大城市在人工智能技術和服務推廣上的側重點不同:成都則在文娛場景上處于領先梯隊,可見“天府之城”在文娛領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上海作為全國金融中心,在金融場景的AI應用處于領先梯隊;而零售場景的AI普及度和城市人口密度相關,廣州、上海、深圳等人口密度更大的城市在零售場景的AI使用指數表現更加凸顯。
廣州北京多場景AI發展潛力大,二線城市AI醫療潛力可期
從整體上看,廣州和北京均衡地出現在各大場景的AI發展潛力領先梯隊,可見其城市整體的AI發展潛力較大。另一方面,由于各大城市自身發展特征以及各場景AI應用普及程度的差異化,其各個AI場景的發展潛力也存在一定區別,其中原因主要與城市自身發展的痛點有關。如北京作為擁堵指數和通勤壓力最大的城市,其在交通場景的AI發展潛力也很大,而二線城市由于醫療水平和資源的局限性,在AI醫療服務上也表現出了較大的潛力值。
六城市AI高需求人群畫像
平均年齡近33歲,月收入過萬人群近5成
根據六城市市民的調研得分結果和行業專家的討論,AI需求指數得分在70分以上(滿分100分)的市民被劃分為AI高需求人群,針對這部分人群進行人群畫像分析,結果顯示六城市AI高需求人群在性別方面差異不大,在年齡方面25-30歲人群占比最高,達到33.4%,平均年齡為32.9歲。而在六城市AI高需求人群的收入方面,月收入超過萬元的市民占比達到48%,其中月收入在30000元以上的市民TGI達到155,表明高薪人群對于人工智能服務的需求特別突出。
學歷水平較高,已婚且有小孩市民多
教育程度方面,六城市AI高需求人群的學歷水平普遍較高,本科及以上的市民占比達到81.3%,碩士及以上學歷人群的TGI達到127,凸顯出高學歷人群對于AI應用的需求較強。婚姻情況方面,六城市AI高需求人群中已婚且有小孩的人群占比達到70.3%,已婚人士在生活中需要用到人工智能的場景相對較多。此外,在職業分布上,六城市AI高需求人群中TGI較高的為企業中層管理人員(TGI=117)和企業高層管理人員(TGI=151),可見人工智能在職場中能夠滿足企業管理者的許多需求。
六城市AI高使用人群畫像
性別差異不大,25-35歲年齡段高使用人群占比較大
和AI需求得分相同,針對六城市市民的AI使用得分進行劃分,我們將AI使用指數得分在70分以上(滿分100分)的市民劃分為AI高使用人群,針對六城市AI高使用人群的畫像分析,性別方面同AI高需求人群類似,六城市的AI高使用人群的男女差異不大;平均年齡為32.7歲,其中31-35歲人群TGI較高(TGI=136),可見這一年齡段人群對于AI的使用相對較為普遍。在個人月收入方面,同AI高需求人群較為類似,六城市高收入人群對于人工智能的應用率普遍較高,其中月收入30000元以上的市民TGI達到159,對AI使用明顯較多。
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八成,企業人士AI使用程度高
根據調研結果,在六城市AI高使用人群的學歷方面,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市民占比達到81.2%,受教育水平普遍較高;婚姻情況方面,六城市高使用人群同高需求人群情況也基本類似,都是已婚且有小孩用戶占主要比重。另外在職業分布方面,六城市AI高使用人群中TGI較高的主要是企業的中層(TGI=117)和高層管理人員(TGI=135),可見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對于人工智能的應用使用程度最高,相較于其他職業群體對AI應用也最為熟悉。
相關性分析-AI應用與生活幸福感
地區AI使用情況愈普及,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愈強
通過皮爾森相關性分析(Pearson’sCorrelation Analysis)結果顯示,各典型城市地區市民的AI使用指數與市民的城市生活幸福感呈現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r=0.37且數據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意義,說明AI使用指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正面影響城市居民的城市生活幸福感:市民在AI層面的使用場景越頻繁,其生活中的幸福感會越多。可見AI應用已經滲透進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幫助居民在各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獲得更多的便捷和優質體驗,對其生活質量產生了直接和重要的影響。因此,加強AI應用的普及,也將是提高國內城市居民幸福感的一個重要途徑。
中國典型人工智能城市發展案例分析
上海地區AI感受力指數整體分析
上海整體AI感受力較好,居民AI使用情況相對突出
上海地區居民整體對AI的感受力較強,AI使用指數總分為64.2,AI需求指數總分為68.0,居民對于AI落地應用的需求略高于平時實際使用,這也說明AI在城市中的應用滲透具有較強的需求基礎,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與典型的六大城市平均水平相比,上海的AI需求分數略低于平均分,AI使用率則略高,作為全國經濟中心的魔都,AI在各領域的應用已經在政策和企業中不斷加深應用和普及,居民的感受力較強,整體對AI場景的使用情況較好。
上海地區AI感受力指數細分服務分析
安全交通和生活辦公離AI更近,醫療娛樂等細化場景潛力高
上海地區城市居民AI需求程度和使用程度均較高的細分服務主要來自安全、交通和生活辦公場景,其中AI需求指數TOP10中有三項細分服務來自安全場景,分別是智能手機解鎖、智能門禁/門鎖和智能家庭預警探測器,而AI使用指數TOP10中有三項細分服務來自生活辦公場景,分別是智能輸入法、家庭機器人和智能考勤。可以看出,用戶對細分服務的使用頻率和AI感受力強度有直接關系。
另外,從發展潛力來看,上海地區細分服務AI潛力值排名中前五項有三項都來自醫療場景,尤其是潛力值最高的智能輔助問診,對改善城市居民的健康有著重要意義。
上海市AI應用發展現狀概覽
政策利好,城市居民AI使用率高,安全和交通場景感知顯著
北京地區AI感受力指數整體分析
北京整體AI感受力有待加強,居民需求滿足潛力較大
北京地區居民整體對AI的感受力略低,AI使用指數總分為63.4,AI需求指數總分為67.8,與典型的六大城市平均水平相比,AI需求分數和AI使用分數都略低于平均分,但AI潛力值略高于平均分。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帝都,AI在各領域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居民的AI感受力和需求滿足方面都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北京地區AI感受力指數細分服務分析
安全交通和生活辦公離AI更近,醫療娛樂等細化場景潛力高
交通出行和公共安全是北京居民最重視的生活場景,北京地區AI需求程度較高的細分服務主要來自于交通和安全兩個場景,在全場景細分服務的AI需求指數排名TOP10中,來自交通場景的服務占據了4項,來自安全場景的服務占據了3項。而從應用普及程度來看,在所有細分服務的AI使用指數TOP10中,生活辦公場景超過交通和安全,占據了3項。
另外,從發展潛力來看,北京地區高潛力細分服務的場景分布相對平均,其中AI潛力值最高的是來自交通場景的智能紅綠燈,可見加強AI在交通出行中的應用,滿足城市居民交通便捷的需求,是北京人工智能城市建設的重點之一。
北京市AI應用發展現狀概覽
技術和人才資源優勢凸顯,人工智能城市發展潛力巨大
深圳地區AI感受力指數整體分析
深圳整體AI感受力強,居民AI使用指數較高
深圳地區居民整體對AI的感受力較強,其中AI使用指數總分為64.7,AI需求指數總分為68.4,深圳居民對于AI落地應用的需求要高于平時實際使用,可見人工智能服務在城市中的應用滲透具有較強的需求基礎,仍有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與典型的六大城市平均水平相比,深圳的AI需求指數和AI使用指數都高于平均水平,可見坐擁多加新興企業的深圳已經在政策和企業中不斷加深AI的應用和普及,居民的AI感受力較強,人工智能服務應用與落地情況較好。
深圳地區AI感受力指數細分服務分析
安全細分場景AI感受力強,醫療多項細化場景AI發展潛力高
和其他城市類似,深圳地區城市居民AI需求程度和使用程度均較高的細分服務也主要來自安全、交通和生活辦公的細分場景,其中AI需求指數TOP10中有三項細分服務來自安全場景,智能手機解鎖的需求度最高,而AI使用指數TOP10中有來自生活辦公場景數量最多。
此外,從AI應用發展潛力值上看,深圳地區細分服務AI潛力值排名中TOP10中有4項都來自醫療場景,深圳居民對于智能體檢、智能飲食管理等醫療類人工智能服務有著較高的訴求。
深圳市AI應用發展現狀概覽
政策支持,城市居民AI感受力高,醫療和文娛場景感知顯著